历史沿革

       如东地区古时大都未成陆或是长江口的沙洲,至距今6000年时,江海淤积,沿海逐步出新一片古沙洲群。至西周,古沙洲群逐渐涨接为一片卵形沙洲,史称为”扶海洲“。
       春秋时,如皋又叫郧,又名发阳、发繇口、发繇亭,属吴国。战国时,改属楚国。秦时,属九江郡。
       西汉初,为吴王刘濞封地,属于海陵县。此时,扶海洲范围大略南至今如泰运河一线,西抵丁堰、栟茶一线,东、北在范公堤以内。刘濞“东煮海水为盐”,开淮区煎盐之先河,如东出现第一批“盐丁”。
       三国时期,江淮为曹吴战争前线,曹操迁徙江淮地区居民,海陵县成为隙地。
       东晋时期,属广陵郡海阳县。太元七年(382年),扶海洲与大陆间的小芹河淤塞,终与大陆连为一体。义熙七年(411年),分广陵郡而设置建陵、宁海、临江、蒲涛、如皋五县。
       北周时,废蒲涛县,并临江县入宁海县。如皋县隶属于海陵郡。
隋朝,开皇九年(589年),如皋县并入宁海县,隶属于扬州总管府(605年改为江都郡)。
       唐朝,大和五年(831年)设置如皋场,隶属于海陵县。此时扶海洲扩张演变为唐廖角咀,其地属淮南煎盐场亭。开成年间,掘港亭、郭补村(今马塘镇)始见于典籍。
       南唐保大十年(952 年),升如皋场为如皋县,隶属于泰州。后周世宗年间,如皋东部海岸县形成马蹄形海湾,后称卖鱼湾。
       北宋初,如皋县隶属于淮南东路泰州军。宋朝,范仲淹等在苏中沿海等兴修海堤,蜿蜒至如东,史称”范公堤“。如东陆域范围也大致稳定下来。两宋时期,栟茶、丰利、马塘各场相继建立,掘港立有营寨,丰利设有水军。
       元代,如皋县隶属于扬州路泰州府。元朝掘港场杨家畈一带盐民响应张士诚起义,北上与张部会合转战江淮苏南。
       明代,如皋属于扬州府泰州。洪武年间,在掘港建“备倭营”,设东营和西营,派重兵把守。嘉靖年间,如东地区官民多次与倭寇交战,涌现出杨缙、邱陞等抗倭名将。万历十九年,朝鲜壬辰战争前夕,掘港营招精勇千余人防备倭寇,明代驻军达到鼎盛时期。如东掘港等地逐步繁荣。
       清朝,康熙六年(1667年),置江苏省,如皋属江苏省泰州。雍正二年(1724年),属通州。清朝时,如东地区先后迎来沙地人、太平天国战争难民等移民。众多移民的到来,促进了沿海盐业的大发展,掘港场等四大盐场收入在清代前期占到全国盐业收入的七分之一。
       民国初年,如皋县先后隶属于苏常道和淮扬道。1927 年,废道存县。1933年,属江苏省第四行政督察区。1938 年3 月19 日,日军占如皋城,如皋县政府先后迁往李堡、丰利、马塘。
       1940年冬黄桥决战后,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第三纵队东进掘港。11月下旬,于马塘镇和平接管国民政府如皋县政府,并分县,东部为如皋县(如皋东乡),西部为如皋西南行政公署,后升为如西县。1941年起,如皋县隶属于苏中第四行政区。1945年秋,如西县复名为如皋县;如皋县易名如东县,隶属苏皖边区第一行政区专员公署。
       1949 年后,如东县隶属于苏南行政区南通专区。1953 年后,为江苏省南通专区。1968 年后,改称江苏省南通地区。1983 年,江苏省南通地区与南通市合并,如东县隶属于江苏省南通市。
4tyesrjfry7nq4wycpxk6sw9uy1blx5r
xf77dwujmjbupprzk14xeewdml0l6o51
tr5rxj4qnxox836qgj1jz1045aj4f5qg
4dli6r2szkdpdppiww5cdjnsm1icjzvn
ppmdctc00b8qba51j0fqnv3axnri5sr9
1jym9m4pa59nxjyjy2hz9bvbn5oqqmyb
ued4le6vt823uxqtmgua1oa10634kcqm
de08tn633r5nnq0o0bwti0ofagbbomyz
rqmgfbtvnqsmg7hnfcump2za6l8kvvxp
0nh8d535y6vy40jmyu3xry46kf2ar1qz